>>您當前位置:首頁 -> 專題 -> 2021 -> 先行區 -> 文字頭條
      敢闖敢試開新局?高質量發展向未來——寧夏“六權”改革推進會側記
      2022-09-02 09:00:00   
      2022-09-02 09:00:00    來源:寧夏日報

        九月的塞上,樹木蔥蘢,碩果累累。

        天藍水碧的背后,折射的是各地節水興水、挖潛增值、降污減排、搞活增綠的生動實踐。2021年4月以來,我區以“四權”改革破題開路,疏通淤堵、暢通循環,變資源為資產、權益為收益,推動先行區建設邁出堅實步伐、高質量發展動力更加澎湃。

        今年,我區堅決貫徹落實“總書記怎么說、我們就怎么做”,深入研究、審時度勢,新增用能權、碳排放權改革,將“四權”改革“晉升”為“六權”改革,從改革中找出路、做文章,破解影響高質量發展的機制性障礙、結構性矛盾、深層次問題,努力探索一條用改革大抓發展、抓大發展、抓高質量發展的新路子。

        9月1日,自治區“六權”改革推進會在銀川召開,會議通過看專題片、視頻連線、抽點匯報等新形式,總結“六權”改革推進落實情況,分析存在的問題,安排部署下一步工作。

        九月第一天的這場全區性大會,無疑為加快推進“六權”改革吹響了沖鋒號,更向全區上下傳遞出改革刻不容緩、時不我待的強烈信號。

        (一)

        地處西北內陸的寧夏,干旱缺水、生態環境脆弱。從前,山、水、林、田等成為制約發展的“包袱”。如今,經改革“魔術棒”催化后,這些要素“搖身一變”,成為寧夏謀求高質量發展的新引擎。

        去年全區萬元GDP用水量、萬元工業增加值用水量分別比2020年下降9.06%、6.17%;頒發土地經營權證32本1.08萬畝,有效破解企業承包經營國有農用地無法確定權益、資產不能融資等難題;實施重點減排工程項目111個,氮氧化物、揮發性有機物、化學需氧量、氨氮4項主要污染物分別完成國家下達減排任務的236.7%、295.9%、174.6%、128.6%;全區1386.8萬畝林地權屬全部厘清,頒發林權類不動產證233本……推進會上的“六權”改革進展情況通報中,一串串數字的增長、一項項舉措的實施、一個個目標的實現,鼓舞人心、催人奮進。

        來之不易的成績單,與各地濃厚的改革氛圍、火熱的發展實踐相互印證。推進會上,專題片《喚醒沉睡資源  激活一池春水》集中展示了一個個敢于“吃螃蟹”的市縣在“四權”改革中的好經驗、好做法,這其中,既有青銅峽市精打細算,利用好水、交易好水、管理好水的用水權改革,也有平羅縣盤活沉睡資源,變“地”為“金”的土地權改革;既有銀川市幫助傳統污染型企業盤活“無形”資產,激發企業減排主動性的排污權改革,也有彭陽縣放活山林地經營權,讓山林資源成為資產,實現增綠增收雙贏的山林權改革。 

        各地敢闖敢試、敢為人先的改革勁頭,從會場外迅速延續至會場上。

        “沉睡的資源被喚醒、閑置的資源被利用,改革既讓老百姓獲得了實實在在的紅利,又為推動高質量發展騰出了空間、積攢了后勁!”與會人員紛紛為改革取得的成績點贊,一致表示要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于全面深化改革重要論述和視察寧夏重要講話重要指示批示精神,緊盯“六權”改革目標不放松,主動將“問題”攬入懷,敢啃“硬骨頭”、涉“險灘”,大膽想、大膽試,改出新局面、闖出一片天。

        (二)

        改革是一項宏大的工程,由淺到深、由易到難,這樣的發展規律,也必然要求改革不斷深入下去。

        現階段還面臨哪些問題?推進會從涉及改革任務的15個重點市縣中抽點了中寧縣、原州區、惠農區、靈武市、紅寺堡區,匯報各自承擔試點任務推進落實情況。

        “當下我們的耕地指標交易進度較慢,土地整治畝均投入較大,水利設施配套亟需跟進。”

        “個別企業山林權回購的預期和實際收益相差較大,導致交易成功率較低。此外,市場化融資機制還有待完善。”

        “有5個鄉鎮的部分區域還在使用機井抽取地下水灌溉,水資源利用率較低。”

        ……

        “我們將認真貫徹落實本次會議精神,深入研究對策,加強改革試點要素保障工作。同時加大社會投資交易和項目爭取力度,配套完善水利設施,加強項目后期管理,確保工程質量和效益雙過關。”

        “我們進一步自我加壓、創新思路、發掘亮點,繼續強化政策激勵,擴大森林保險的覆蓋面,探索多樣化金融服務產品,吸引更多社會資本參與林業產業化發展。”

        “將結合自治區‘三個百萬畝’高效節水農業項目建設任務,持續推進高效節水工程,推動高效節水灌溉工程在農村遍地開花。”

        推進會現場,被抽點的5個市縣有關負責人既查找短板弱項、剖析深層原因,也提出改進舉措,展現了將改革開放進行到底的信心和決心。

        當下,用能權、碳排放權改革的準備工作正在有條不紊推進中。下一步,自治區對這兩項改革工作有何規劃?推進會上,兩個改革主責單位談到了思路和舉措,令人期待。

        “我們按照‘政府培育、市場主導、整體設計、分步推進、網上交易、全程監管’的原則,先易后難,穩步推進用能權改革工作。”自治區發展改革委主任李郁華說,發改委分3個階段扎實推進制度設計、交易平臺搭建,交易范圍明確、試點示范,總結試點經驗、廣泛推廣應用等相關工作,倒逼企業實施節能減排增效改造,騰出用能指標用于企業新建高效低耗項目,確保完成能耗“雙控”目標。

        自治區生態環境廳廳長平學智表示,將進一步完善政策制度體系,規范重點排放單位碳排放配額分配和清繳、交易、核查等活動,確保碳排放權交易相關活動穩定高效運行。同時,圍繞自治區“六新六特六優”產業,以林草、葡萄產業碳匯交易為重點,探索出既符合碳排放權改革實際又具有寧夏特色的碳排放權改革新路徑,力爭到2025年全區碳排放權交易市場機制作用充分發揮。

        改革,一個永恒的發展話題。在奮進中發展,于改革中新生,以推進會為契機,寧夏正沿著改革的深水區披荊斬棘、破浪前行!(記者 姜璐)

      【編輯】:張靜
      【責任編輯】:張靜
      【寧夏手機報訂閱:移動/聯通/電信用戶分別發送短信nxp到10658000/10655899/10628889】